母亲,有时特别伟大,有时又令人害怕。
小雅面对母亲时,就会感到恐惧。
为什么?
因为几乎每一次和妈妈在一起,她们都会吵架。
有一天早上,小雅起床晚了,起床后也没有收拾房间,洗漱完打算去吃早餐。
她听到妈妈在厨房洗碗,但是洗碗的声音很大。
碗和碟子碰撞出的响声,不断发出咆哮的情绪。
像是在控诉:怎么起这么晚。
习以为常的阿雅知道,妈妈一定是生气了。
可是,她只能装听不见,继续吃早餐。
这已经是她和妈妈相处的常用模式。
有些时候,这种情形会渐渐散去。
但有时不会。
正如今天早上一样,妈妈在摔摔打打中结束了洗碗。
本以为这场风波就过去了,结果等妈妈走进卧室,看到凌乱的房间。
又回到卫生间,看见地上有水渍,这下彻底激发了她的怒火。
她吼道:阿雅,跟你说了多少回,地上要保持干净,为什么就记不住。
这时阿雅也不甘示弱,转身冷冷的说:你自己爱干净,你自己打扫好了,我无所谓。
这样的回复,像是给妈妈的火气上浇了一桶油,点燃了她俩之间的战争。
接下来,便是无休止的争吵。
最终阿雅夺门而出。
父亲一看,赶紧跟着出去,把女儿叫了回来。
这就是阿雅的家,每个人都像是在热锅上的蚂蚁,终日不得安宁。
父亲知道这样下去不行,于是带着一家人去看心理医生,希望能借助外部的力量解决家庭的矛盾。
当心理医生听完他们的讲述后。
并没有问妈妈和女儿的问题。
转而问爸爸,你和妻子的关系怎么样?
爸爸说:挺好的。
那妈妈感觉呢?
妈妈说:还行吧。
女儿觉得呢?
阿雅说:简直糟透了。
心理医生继续问:为什么会这样觉得?
阿雅说:在爸爸的眼里,只有工作,他从未真正的关心过妈妈。而妈妈眼里容不得沙子,看我哪哪都不顺,我们这个家毫无存在的意义。
心理医生听完后说道:其实妈妈眼里不是容不下沙子,是因为妈妈的眼里只有你。
你的爸妈,都有了“外遇”。
什么?一家三口都被心理医生的话镇住了。
心理医生缓缓的说: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关系是夫妻关系。
很多时候,夫妻关系出现问题,就会产生“外遇”。
通常,爸爸的“外遇”是工作,妈妈的“外遇”则是孩子。
大家不再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,转而让工作或孩子,成为彼此关系的取代。
孩子,成了夫妻关系的替罪羊。
有时,是因为父母对孩子过度的关注,导致亲子矛盾不断。
有时,则是因为孩子害怕父母离婚,只能用叛逆的方式,让家庭关系勉强维持。
这些都是藏在每个家庭成员潜意识里的行为。
最终却成为一个家庭的宿命。
所以,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法和妈妈好好相处。
有一个原因,是因为妈妈和爸爸的关系,出了问题。
一直以来,我也有类似的困扰。
我的母亲总是很关心我,每天早上不管我起多早,她都会给我做早餐。
一旦我不想吃,或者吃的不够多,母亲就会生气。
有时,为了不让母亲生气,即便在自己没有胃口的情况,也会逼着自己吃完。
当然,我始终觉得自己很幸福,因为我过着饭来张口的日子。
直到有天,我下班回家已经是晚上九点,妈妈才把晚饭准备好。
虽然她嘴上不承认,但是我心里明白,她在等我回家一起吃饭。
为此,不惜让家人也饿肚子等着。
这怎么行,于是我生气地跟妈妈说:以后晚饭我不在家吃,晚上不用等我了。
说完母亲重重的摔下筷子,眉头紧锁的说:我怎么做你才能满意?
然后我和母亲吵了快一个小时。
其实,母亲生气的源头,是希望获得我的尊重,对她劳动和爱心的认可。
我一直以为母亲就是对我过于关心,导致我俩的关系出了问题。
直到我听了《热锅上的家庭》,才知道我和母亲之间的问题,本质上是她和我父亲的关系出了问题。
小时候,因为我的存在,爸妈好像经常在一起。
但是当我考上大学以后,我发现父亲热衷于工作和应酬,而母亲常常被教会的侍奉缠住了身。
父亲觉得,反正母亲也不回家做饭,那我就和朋友去吃饭好了。
母亲认为,反正当爹的不爱回家,那我不如把时间奉献给教会。
原来父母之前的关系,只是因为我,才被拴在了一起。
等到我们不得已又重新生活在一起后,问题又再一次出现。
母亲的眼里,只有我,并不是陪伴她一生的老公。
这给我带来了很大压力,同时也让整个家庭的主次关系本末倒置。
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。
一个家庭如果不是快乐的,那身处其中的人,也是不快乐的。
问题的症结在于,我们能否把自己摆在正确的位置上。
要知道,夫妻关系才是家庭关系的首位。
一旦错位,孩子或者其他人,便成了问题的替罪羊。
我们只有处理好了夫妻关系,才能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。
同理,如果我可以处理好和妻子的关系,也就能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。
说回到阿雅一家人,在接受几次心理咨询后。
一家人找到了问题的根源。
原来想要努力控制的妈妈,也出身于一个从小被控制的家庭。
文化会被传扬,家庭理念也会传承。
只有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,才不会被其掌握命运。
此后,阿雅努力尝试理解妈妈,也努力不再成为妈妈的复制品。
妈妈开始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的丈夫,丈夫也把重心放回了家庭。
这个家,逐渐开始走在了正确的路上。
渐渐地,妈妈也开始和孩子好好相处。
这应该是每个家庭,都愿意看到的。
正如爱默生所说:家是父亲的王国,母亲的世界,孩子的乐园。
鸣谢: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“机会的风”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 (021-6224 3972) 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